翻页   夜间
鸢语书屋 > 死后千年,我成了国运之神 > 第八十五章:不攻自破
 
  
李珅的到来,让辽西对契丹以及对于卫国的防御高枕无忧。
以李珅的能力,将一师之兵毫无问题,被任命为四师的统帅。
其本部兵马为原辽国精锐铁骑建立的第八镇平辽骑,为轻骑部队。
第四师目前也就只有杨再兴的二镇陷阵营(攻城轻步兵)和平辽骑两镇兵马。
而第四师和薛礼亲自统帅的第二师,为大汉第二军。
大汉第二军由薛礼为军主,主要负责大汉对西、北的防务。
目前只有四镇兵马共两万人,距离满编的十镇兵马还有一定距离。
岳飞作为幕府大将军,枢密院的枢密使,自然是统帅大汉最为精锐的野战部队。
第一军全员为重装野战,岳飞亲自统辖的第一师下,无不是野战精锐。
有一镇俱甲的岳家军、四镇重装虎豹骑、七镇重装殄夷军。
而大汉第一军下面的第三师,则是准备由战车组成的战车师,目前只有六镇铁幕一营五百乘战车。
虽然汉国现在兵力不如燕国,但每一镇都是个中精锐。
面对燕国的全国之兵,进攻不足,但防守有余。
毕竟以汉国的地形来说,燕国想要绕过燕山余脉进入汉郡平原腹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咸州八郡,有一半都入汉国手中。
尽管这四郡之地都比较贫瘠,但只要将卫国吞并,将卫郡最为精华的部分吃掉,其人口便能彻底超越燕国。
毕竟咸州苦寒,总人口不过一百来万,最为富裕的渔阳郡和燕郡,也仅仅只有五六十万人口罢了。
辽国献土的消息传到燕国,对燕王肖明也仅仅是恼羞成怒,但对于卫王来说,那就是惊恐了。
他现在被绑在燕国的同一战车上,想要回到卫国都做不到。
而且他也不敢,大汉如今将岳飞亲自派到燕山山脉一带。
以第一军镇守边境,龟缩不出,燕国毫无办法。
重要的是大汉第一军野战实力并不弱,一镇岳家军更有重创建奴铁浮屠的辉煌战绩。
燕王不至于傻到为了卫国,去主动开战。
有家不能回的卫王,在燕国已经失去了价值。
由于辽国的动作,卫国的价值也荡然无存,成为渔阳之会中最大的牺牲品。
而最后的赢家,依然是看似吃瘪的奚政。
这一切,都源于燕王肖明对辽王李显的过度压迫,最终羞愤自刎而死。
这种后果,已经脱离了肖明原本的计划。
正所谓先斩后奏,燕国大臣们现在一个个都在批斗肖明。
所以尽管燕国数万大军都开到了汉燕边境上,也仅仅只是对峙,根本不可能真的打起来。
汉国在完成对辽国军队的整编后,卫国上下人心惶惶。
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何况是在敌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
终于,在不到半个月后,李珅带着他的第四师来到了卫郡东部养马地。
而薛礼,也将龙门营开到了辽西郡关内三县。
看似这一举动,是对卫国的防范,也仅仅只有三镇共一万五千兵马。
但以这两个方向,俨然对卫国形成了东、北合围之势。
卫国虽然只剩下不到十五万人口,但却还有两万多军队,为避免伤亡,奚政并没有让薛礼发动进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件大事发生,令卫国彻底失去了希望。
驻守雁门关的卫国大将,是当初跟随岳飞灭建奴铁浮屠的那位将领。
在亲眼见识过汉国军事的强大,以及岳飞的手段后,他便深刻认识到了卫国与大汉的差距。
他在薛礼将龙门营开到辽西关内三县后,便与汉军进行了书信往来,只不过三日时间,便献关投降。
一万卫军不战而降,并把雁门关拱手相让,卫郡那平坦地势,一下子就在完全暴露在了汉军眼中。
消息传到汉国朝野,奚政大喜,也不吝啬于对这位卫国将领的赏赐,直接封了个侯爵,让其回到家乡享福。
同时,礼部也迅速派出使者,前往巨鹿城与卫国朝廷交涉。
如今的卫国完全就是一盘散沙,连个主事之人都没有,俨然分成了几派。
在历经几次政变后,最终由卫王的大舅子,那位卫国大将军利用兵权取得最终胜利。
这个在见到建奴人便毫不犹豫丢下军队逃走的卫国大将军,在取得政权后,便直接选择了献土降汉。
而为了表示诚意,这个卫王无比信任的大舅子,直接将卫国王室屠戮殆尽,并将卫国忠诚之人一并剪除。
这倒是省了未来锦衣卫在卫国的工作,但在薛礼接收巨鹿城的时候,奚政令锦衣卫给其带了一道口诏。
当着卫国百姓的面,将卫国大将军斩杀,并诛九族。
这等手段虽然令卫国的投降派惊惶不定,却也平息了卫国百姓和其他世家门阀的怒火。
可以说,卫国完全是自乱阵脚,不攻自破的。
按奚政的计划,原本是打算过段时日再对卫国动手,没成想竟然如此轻松。
卫国被灭,卫郡全境被汉国吞并,如此一来,整个咸州,除了关外的半个辽东,就只剩下燕国两郡了。
卫国的两万多兵马,也随即迅速被改编,挑选其精锐一万,组成了大汉的第九、十镇兵马。
这两镇兵马,将会被全部打造成铁幕营,以及时应对接下来对燕国的战争。
其两镇主将,将在成军后再进行着重筛选。
如此一来,关外边患和卫辽两国都被解决,汉国已经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南方燕国那边,燕王肖明还在和那些世家门阀,为这件事起一些争斗。
为了占据在燕国政权上的主动性,肖明和燕国世家门阀之间必然会有一场比较大的纷争。
对此,奚政本想趁机进攻燕国,却被老祖奚舟敲了警钟。
接连吞并领土人口,令汉国略微有些吃不消,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现在汉国的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
之前本就打算在休养生息后,再进行对外战争的。
只是契丹和建奴的野心,令汉国不得不再行战事。
而后吞并卫辽两国,可以说完全是燕国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于汉国来说,吞并两国乃是天降大礼包。
这其中运气,虽说有燕王肖明的神助攻,却也有奚舟强大之后,对国运的反哺。
国运之力,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对国家未来走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连吞并两郡之地,其人口红利需要迅速转化为国力。
同时一些微不可闻的内部隐患,也需要尽早剪除。
更何况,这个时候如果对燕国用兵,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其燕国的内患,看似是王室与世家门阀的斗争,其实最终只是在于谁先妥协。
汉国如今倾全国之力,也只有十镇共五万大军,与燕国持平。
而汉国看似没有后顾之忧,那是因为随时有薛礼的第二军在提防。
契丹那位屈律大石,可是一位喜好战争的家伙。
而且建奴被汉国宰得如此之狠,以长白宗瀚那位叔叔的政治嗅觉。
在得知汉国倾全国之兵后,恐怕并不在意与汉国的条约,也不会计较与契丹的仇怨。
但燕国不一样,若有外敌,反而会让王室与世家门阀瞬间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齐国看似是燕国南边的威胁,却在与鲁国大战,根本顾不上来给燕国添堵。
如此一来,汉国此时兴兵,反而会让燕国同仇敌忾。
而汉国自己,却是处于根基不稳的时刻。
现今汉国,据有咸州五郡半的土地,人口不下七十万。
只需要好好休养生息,将这些彻底转化为国力,吞并燕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