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鸢语书屋 > 九零胡同养娃记 > 第198章 第 198 章
 
晓敏看着外面走来走去的村民, 笑着说:“一个个的都在家待不住,九点半去村委会领钱,你看看满村都是到处乱跑的人, 就是没见着咱支书吧?”

不光是支书,村干部一个都没见着。

杨珍笑:“刚刚我去村部, 看见人都在那里呆着呢,都还在算账。”

她跟范晓珍算是认识, 范晓娟搭了桥,杨珍现在在给范晓珍提供蔬菜在超市里面卖。

范晓娟说:“咱们要不去大舅那边待一会儿吧, 这人也忒多了,等会儿领钱又不是谁排在前面谁拿得多。”

范晓珍指着那边说:“瞧瞧, 都打起来了, 哎就是分个钱而已,真是兄弟父母都不认了。”

被打的是个老人,缠着儿子把户口页拿出来。

这儿子不肯, 拉拉扯扯的不耐烦起来 ,一把就打在老人肩头。

恰好这会儿村里人都在外面晃,难免被人说三道四的。

补偿款是一把补贴给村里的,至于村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统计以后, 分到户口跟土地上头, 报上去了以后, 上面审批下来就按照这样分钱。

村里头因为分钱的事情,打架的不在少数。

也不是人人都分了家,也有人一大家子都在一个户口本上,有人几兄弟都没分出去,一大家子十好几口人。

就拿白大爷来说, 当初他儿子是一定要分出去的,结果白大爷的户口就自己单分出来了,户口本都在他自己手里,这些钱就能分到老大爷手里。

四个女人决定找个有暖气的地方待着去。

别人能扛得住,范晓娟可扛不住,她太冷了,分钱再大的魔力也不能让她在寒风中吹上几个小时啊。

走到半道上,就遇上杨珍她家兄弟媳妇了。

老二媳妇一见着她,就问:“哟,大嫂你在这呢,咱爸妈找你呢。”

杨珍哼了一声。

她是外地媳妇,本来就不受公婆待见,以前跟老二媳妇关系比较好,上次因为伺候老人的事情也跟男人那几个兄弟闹僵了,现在只是不来往,倒也不是仇人。

“叫我干啥?”杨珍斜眼睨她:“别说给我分钱啊。”

杨珍公婆都还建在,算土地、算人头,老两口都能分到五六万,不作妖好好守着这些钱,老年生活也能过得很富足了,兄弟几个撺掇着老人把钱给分了。

老二媳妇拢过来,对她喜笑颜开:“哪能呢,爸妈年纪还不大,怎么可能把钱分掉呢,就是想问问你这钱怎么花,咱家要不一起开个店。”

杨珍:“开店?”

老二媳妇点头:“现在工业园区都开到这里来了,咱家要不一起去路边开个饭店,咱妈以前做饭的手艺,养活自家人肯定是没啥问题的,你看看你们要不要也一起?”

呵。

杨珍在城里打工的事情,村里人也都知道。

老二媳妇也眼馋很久了。

大家都是打工,杨珍这一个月工资加分红再加卖菜的钱,可比来村里租房子住的大学生富裕多了,杨珍琢磨着,拉她入伙,估计是想学张烨的经营方式,可她不想开店啊,她就想盖房子。

钱嘛,每家都能分好几万,开个小饭馆要多少钱?

还用得着让她入股?

杨珍直接拒绝:“我现在在老板娘店里干的好好的,不想出来自己单干,我这钱还想留着翻修房子呢,这房子当初盖得简陋,一到下雨天还在漏水,再不翻修这几年怕是要塌掉。”

当初结婚,两老的说儿子们结婚谁都不帮,以后养老也不找儿子们。

杨珍家男人是老大,出来打工最早,辛苦拉扯了几个弟弟长大,结婚以前的收入都搭进去了,结婚的时候两人真是一无所有,按说老人该表示一下的。

结果老人直接两个字——没钱!

最初的时候找村里批了宅基地,但是只盖了一间,连厕所都没有,吃喝拉撒都在一间屋内,后来慢慢盖起来第二间,第三间,日子刚好过一些,就是杨珍男人生病了。

这辈子,她也就只有这一年多的功夫,日子好过一些。

可看老二媳妇这意思,家里面要开个店,还想要她“赞助”一点。

就别说男人不在了,就算男人现在还在,以他以前帮衬过几个弟弟的历史,继续要老大帮衬,村里人也是会戳着脊梁骨说弟弟闲话。

听老二媳妇这样说,杨珍搓了搓手:“要是有人打我手里头的钱的主意,尽管放马过来好了,说破了天,我都没有对不起你们家的地方,现在咱们还有什么关系,但小意到底是你们家的孩子,还跟着你们姓,你们家老人不顾念着儿女亲情,帮衬着我们一点也就罢了,可要是打我手里头钱的主意,怕你们是想错了,我对男人怎么样,对你们家老人怎么样,村里人谁不知道?可我也不是软柿子,不凭人揉扁捏圆,你以后还要跟我讲你们家里头的这些事,也不用跟我讲话了。”

“呸,一个个的,当初你们大哥把几个弟弟送出来,除了老三自己没考上,老二跟老四都是上了中专的,他辛辛苦苦的,把自己累死了,生病的时候有没有一个人给过他钱?”杨珍唇角露出一丝寒意:“你家老娘生病的时候,赖着我伺候了半个月,我跟你们家情分已经尽了,谁要是打我的钱的主意,我能拿命来拼。”

老二媳妇让她说的脸上一阵阵的疼。

杨珍说的是实情。

又看了一眼范晓娟等人,都不是看热闹的表情。

范晓娟她不太熟,但也知道是村里的,范晓珍跟晓敏两姐妹都在村里头开店,混的风生水起,家里也是本村的大家族,惹不起的那一种,范晓娟的底细她不清楚,但知道是城里来的。

就算老二媳妇清楚,很多城里人还不一定有农村人过得好呢。

范晓娟见她眼睛左扫右扫,居高临下的看着她。

老二媳妇知道,看来杨珍现在混好了,翅膀也硬了,不像以前那样好欺负了。

更何况杨珍的厚道是全村人都知道,当年不离不弃的照顾病弱的丈夫,还被区里面评为“年度十佳道德楷模”,去年伺候了婆婆一阵子,也领了个什么奖。

跟她斗,全家人在风评上就占不到什么先机。

老二媳妇扯着嘴笑了一笑:“哪能呢,哪能叫你掏钱呢。”

杨珍冷笑:“没有就好,若是我一个人发了洋财,孝敬孝敬老人也是应该,可爸妈那里分到的钱比我跟小意加起来都多,原是他们该帮衬我们的时候,我跟小意一个孤儿寡母,多不容易是不?”

这话说的漂亮,可惜她没发财呀,一针见血,村里面倒是老人给子女分钱的多。

张嘴问孩子们要这笔征收款的老人,如果有他们家也是第一例,传出去她可丢不起这个人呢!

老二媳妇吃惊的看着她,觉得杨珍是真的变了。

最开始大哥从陕西回来,把杨珍带回来的时候,她害羞的都不敢说话,一开口就是满口的陕北口音,当时家里就老大条件最差,几个弟弟都娶了媳妇,他还没对象,找媳妇眼光还挺高,偏偏看上个杨珍。

那会儿的杨珍就一张脸还看得。

九年时间过去了,杨珍现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眼睛里面也充满了自信和光芒,别说跟九年前比,就两年前她那副灰败的模样都不能跟现在比。

老二媳妇一直有意无意的盯着杨珍看,看着她们几个进了范晓娟的房子。

看着老二媳妇走远一点,范晓珍快人快语吐槽:“这都是什么人啊?”

看着一行人往大楼房(村里人的叫法)那边去,老二媳妇这才想起来,这女人是范晓娟。

范晓娟在村里干的事儿那叫一个漂亮,先是盖了两栋房子,把一圈大学生都吸引过来租房,现在村里没人不说她精明的,杨珍现在跟她们玩到了一起,没得要多学很多东西,看样子杨珍的钱是不可能拿出来做生意,要准备盖房子了。

老二家的却不想盖房子。

概因盖房子来钱慢,做生意说起来也体面,谁不奉承你是个大老板呢?

她这样想,原本想拉着杨珍入伙的心也淡了些。

姐妹几个进了大舅的值班室里面蹭暖气,聊着天。

好久没这样放轻松过了,大家都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范晓娟从重生以后,一分钟时间都恨不得掰成两半用,家里、厂里、店里,考大学,一分钟没得停歇的,今天不用带娃,不用上班,不用去店里,偷得半日闲。

范晓珍、范晓敏、杨珍几个也难得的轻松一下。

范大舅见这里有人,就出去转悠去了。

村里头最近有不少事儿发生,范大舅在家里也闲得无聊。

范晓珍从超市里面拿来了点菊花和枸杞,冲了点枸杞菊花茶,这茶叶煮开了带着点点枸杞的清甜。

杨珍喝了一口:“这是啥,怪好喝。”

她以前不会注意到这些,现在也懂一点养生了,张烨是最好的表率,她保养得当,大家都很羡慕,就连平常都不怎么说这些的肖姐都注意晚上少吃点,说要减肥。

“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的,我店里就有,等会儿给你拿点儿。”

“那我每天泡一个,找你买一点就好。”

“你这就客气了。”

“喝一次两次找你拿,我这天天喝哪好意思啊。”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晓敏说她不喝这个东西,她年轻精力十足。

从理发店开业以来,就没一天轻松日子,可人家每天跟吃了兴奋剂一样,倍儿有劲儿。

大家说起钱要怎么花,都挺高兴的。

范晓珍说她没想好,不过超市开的好,她想要开个分店,可惜现在没有规模化管理模块,没有监控跟摄像,没有放心的人很难做好第二家店的管理。

“所以,手里头的钱先放着吧,也不多,可惜当初给晓敏分了一半的门面,再大一倍我也吃的住。”

“得了吧,我也后悔没盘下一整间店,我店里生意这么好,完全可以搞大点,在请几个人。”晓敏说:“杨珍,你呢?”

杨珍说她要盖房子。

她老家穷,祖祖辈辈都住窑洞,通讯工具都靠喊,头一回出山见到楼房、火车、电话,她老娘重男轻女,不管她死活,男人把她从大山里带出来的时候,给了她老娘五百块钱,家里就不管她了,随男人怎么处置。

五百块钱,在那会儿,能给哥哥娶个体面媳妇。

所以,她是被家里人卖给男人的。

男人老实巴交,对谁都巴心巴肝的,可惜命苦没活到好的时候。

“他在世的时候就想要给我盖个楼房,眼看着都存到盖楼房的钱,他却病倒了,这病来的快,后头连吃都吃不上饭了,我们就是这样熬过来的,我不觉得苦,比我们山里可好多了,我娘家那个地方,一百块就能把我卖出去给人当媳妇,他看重我,给了我妈五百块,也让我看清楚了这个世界。”

“杨珍,你手里的钱可得看牢了。”范晓娟是很支持杨珍赶紧盖房子,把房子造起来稳稳定定的有个收入:“做生意什么的,还是不大靠谱,你先把房子盖了,做生意的事情等以后再说,你那一楼要空着,留一间出来以后做生意都成。”

范晓娟喝了一口,觉着这清肝明目的枸杞茶确实不错,前世就见到养生老太太们人手一个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菊花大枣西洋参什么的:“给我也整点儿。”

“我现在不信别的,就想盖房子,等着钱到手,赶紧去定工程队,定材料。”

“那是,你住在这里,肯定是要房子的。”

晓敏坐不住,上午去了一趟村支部,回来就跟她们说:“天啦,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咱幸好没去,白大叔的儿子跟人打起来了,他骂他姐,他堂哥就骂他,几十岁的两老头打得可热闹了。”

“咋回事?”范晓娟喜欢听热闹。

晓敏绘声绘色的把白大叔家里的事情讲了一遍。

大家都叫白大叔,其实晓敏这辈儿该叫爷爷了。

白大叔一家先拿钱,他儿子就找他“借”钱买房,白大叔不肯,他儿子就来硬的,最后闺女上去了骂他不孝顺,儿子又骂当妹妹的想着父亲的钱。

总之乱七八糟的。

村干部本来以为就分个钱,一家一户都算好了的,照着领钱就是,谁知道起码有一半的家庭都有纠纷,现在还要忙着劝架。

晓敏哭笑不得:“今天能发完就不错了,我看银行的人都在旁边看着惊呆了。”

转眼就到了中午。

几个人商量着吃啥。

“吃火锅。”晓敏喜欢吃火锅:“我姐冰箱里面还有火锅丸子,还有羊肉卷儿,那些大学生都很喜欢吃。”

范晓娟上辈子回来吃过那种手打丸子,惊讶道:“你这还有火锅丸子?”

北方很少有这种东西呢!

这大冬天的,范晓珍店里的冰柜一直没关过,开着冷冻,里面放着雪糕、丸子、牛羊肉卷儿,比不得后世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可是花样却不少了。

范晓珍在南方待过,喜欢各种丸子:“牛肉丸子猪肉丸子,我找津津妈给我加工的,以前我同学家里就做这个,我都会,就是没时间做,一次做个十几二十斤冻在那里,那些人下班以后图个快,都喜欢买丸子吃,羊肉卷是我爸用刨子自己刨出来的。”

津津妈还因此创收了一笔。

“你可真会做生意!”范晓娟真是佩服她:“你这脑子怎么想的。”

“大姐,我跟你说,咱二姐真就是天生做生意的料,这不是入冬了吗,很多人都不愿意出来吃,小火锅这样一煮,没有比这更怯意的了,关键咱二姐人真是活,知道楼上有的人就住一个人,她丸子按个卖,你说说冬天煮个丸子,再丢点儿面条白菜啥的进去,那一吃浑身上下都是热乎乎,暖呼呼的。”晓敏把火锅料丢进煮沸了的水里,她自己也经常这样吃,汤美丽还挺喜欢:“等晓龙放假回来了,我们全家也一起煮来吃。”

范晓娟也一直没吃过四川火锅,几个人忙起来。

土豆,蘑菇,豆腐,火锅料、丸子、羊肉卷店里面现成就有。

豆腐还有专门冻成蜂窝状的冻豆腐,专门做了当火锅料卖的,楼上住的基本都是同学,经常聚聚餐啥的。

就因为方便,来范晓娟这里打听租房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可谁舍得搬啊,房租又便宜,住着又方便,楼下超市、理发店、北方饺子馆、南方炒菜馆子,应有尽有的,谁都不舍得搬走。

现在入了冬,很多菜都不好买,范晓珍这里品种还算多的。

杨珍家里也给范晓珍送菜,但是每次过来都是小意过来,她也是头一回来店里,进去以后发现范晓珍店里的东西真是多,真是齐全啊,要买啥都能买得到,一般人买东西就愿意一家店搞定。

难怪都是开店的,别人的小卖部生意冷清,就范晓珍这小店开的有声有色。

她也深刻体会到了,都是做生意,差距可都在这个脑子上面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章都是轻轻松松的日常~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